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車壇事件簿

Toyota Camry深夜試車肇事 消費者自求多福?!

Safety Test Driving·You have more

2007-10-01 作者:編輯部

 

 

日前一位準Toyota車主·要求試駕即將入主的Camry 3.5車型·便與Toyota業務人員相約進行深夜試車·結果卻不幸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造成嚴重傷亡。而這其中的肇因·是否有可能是人為操作疏失?還是Camry駕駛座踏墊卡住煞車踏板?亦或是所謂的疑似「暴衝」?一切靜待交通事故鑑識小組的鑑定報告。

然而這件事除了遺憾之餘·不僅凸顯出業代允許消費者於深夜試駕的安全 受到質疑·也反映了Toyota汽車在試車安全管制上出現的重大瑕疵?!然而正常試駕的流程·天天都有業代與消費者在共同進行·如何做得更加安全值得探討!

 

深夜試駕 無法可管?!

場面怵目驚心 遺憾無法挽回

買賣新車對消費者與經銷商而言·都應該要是一件愉快的事。畢竟入主新車、成交一張訂單對雙方來說值得開心。然而對執業牙醫趙本德與Toyota新店營業所業務葉明智來說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據新聞、報載指出·8月31日深夜趙本德由葉明智陪同·在Toyota新店營業所附近道路試駕一部Toyota Camry 3.5Q;順著指定試駕路線繞了一趟之後·由於趙本德的要求直接進行了第二趟試駕。而這位Toyota的準車主原本的座駕是一部1.6升的中小型房車·雖然有十多年的駕駛經驗·但這次試駕一部3.5升的Toyota Camry· 力的表現差距懸殊·再加上Toyota業務員允許消費者深夜試駕·精神狀況是否得宜·值得深入了解。

就在沿著河堤道路右轉寶橋路時·趙本德疑似誤將油門當煞車、車速突然加快;葉明智雖提醒趕緊煞車減速·然而趙本德卻大喊「踩不到煞車」衝往對向車道。這部失控的Camry先後撞上了一部Nissan March與一部雙載的機車·而試駕的Camry也90度翻轉橫在路中。最令人遺憾的是·這場意外事故也造成含趙葉兩人在內共一死四傷的慘劇。該事故也因為傷及人命成為刑事案件·全案正由檢警進行調查中。

亡羊思補牢    這個意外事故地點經過本刊實際走訪·竟正好就在Toyota新店營業所面向寶橋路的門口前·這點巧合令人心中一寒。而實際觀察這個路口·除了寶橋路235巷內的工業區不時有重型車輛出入·從河堤使駛出的車輛也不在少數·交通流量可說相當繁忙。試想這個試車意外事故若發生在白天·其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而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汽車市場·雖然由於景氣關係·消費者對於買車這件事變得更加保守、精明·不過一年下來還是有數十萬輛新車掛牌上路·代表著天天有消費者在試駕新車。開車上路原本就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試開一部自己從沒接觸過的新車和深夜試駕的注意力偏差·這樣的風險比新手上路還要可怕。

就買一部新車來說·多方比較之後買賣雙方還不一定能簽下一紙訂單;為了讓客戶能實際感受自家產品的優勢·除了平面、電子媒體的宣傳廣告·直接讓客戶到店頭賞車、試車·恐怕是說服買家最直接的方法之一。然而試駕新車這種事並沒有這麼可怕·編輯部決定造訪國內五大國產品牌·體驗一般消費者的試駕流程並將之躍然紙上。期盼藉著這樣的呈現·讓消費者能認清試駕新車·其實也能很安全。 

 

▲意外發生地點竟就在Toyota新店營業所面向寶橋路的門口前·在柏油路白色圈處就是Camry翻車點。

 

▲河堤道路交叉口帶有上坡·事故當晚Camry由此衝入寶橋路。

 

 

 

 


 

 

車界的不沾鍋

Toyota試車死亡意外  和泰汽車再度悍然拒訪

 

站在媒體的立場·既然希望能夠就這次的試車意外事件·讓社會大眾更進一步在消費者 車前·進行新車試駕時安全 的重視;那麼·就不能不就這個事件·聽取當事人之一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的意見·即便這樣的採訪並不見得能夠得到正面的回應·甚至不是一個令人感到愉快的過程。

 

如果單純以一件意外事故來看·這次的新車試駕意外·或許可以視為肇事人與受害者之間的相對關係。然而·在這件意外事故之中·駕駛趙醫師所開的那輛Toyota Camry 3.5·卻是屬於Toyota經銷商國都汽車的試駕車輛;而且時間點是在視線不佳的深夜時分。為此·汽車 科編輯部希望能夠與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聯繫·讓該公司能夠就這次準車主試駕其試乘車的意外事故發生之後·表示該公司的態度。畢竟無論如何·肇事的車輛是該公司所屬的經銷商國都汽車提供給趙醫師試車·而試車時間也必然是經過該公司相關人士的首肯·才得以成行。

依然拒訪    在試圖以電話聯絡的過程中·該公司的公關經理暨發言人楊湘泉常因公務而不在座位上·透過其公司同事留言、留電話也始終未得到回覆。然而·在試圖聯絡約三天後·在一次很巧合的機會裡·打通了楊湘泉的電話·過程如本文的圖表所示。

或許楊湘泉先生因為本刊以往所做的一系列報導·覺得本刊是「不友善媒體」·或是專門來找麻煩的。不過·在這次的採訪內容中·編輯部原本希望能夠就這次的意外事故·得到該公司的看法·但在考量到該公司及其發言人可能的反應·並沒有在一開始就洽詢事件內容;然而很遺憾的卻得到該公司及其發言人悍然拒訪的結果。

當然·該公司有著拒絕媒體採訪的權力·畢竟這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有趣的是·從這段簡短的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和泰汽車似乎並沒有因為這次事情·看到該公司在面對消費者 車試駕的問題。而是一味的希望撇清自身的責任·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當時試駕Camry 3.5的趙醫師身上。

事不關己    但問題來了·如果就如同楊湘泉所說·深夜試車這件事情·是因應消費者的要求·所做的決定·因為顧客上門是不能夠拒絕的;那麼·答應這樣的要求·難道就完全沒有責任?

一般來說·在消費者要求進行新車試駕的同時·由於車商對其產品理應是最瞭解的·那麼·在什麼樣的時間、什麼樣的地點、路況、路線進行試駕·原本就應該是車商所必須負責的;畢竟在道路上進行車輛的試駕·是關係到所有用路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消費者原本就是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的瞭解其所正打算 買的車輛·而要求試車·對於和泰汽車以及其經銷商來說·難道不應該安排一個最適合深入瞭解車輛·以及可以確保消費者與其他用路人安全的時間、地點來進行試駕?然而·該公司在應允了消費者的要求·卻在事件發生之後·將所有的一切責任推託到消費者以及第一線業務代表的身上·難道不令人感到心寒?

斷尾求全    若依照當天事件發生時的說法之一·指稱趙醫師所試駕的Camry 3.5所使用的雙層腳踏墊可能卡住煞車踏板·那麼據稱曾發下公文禁止使用雙層腳踏墊的和泰汽車·難道也完全不用負擔起一部份的肇事責任?如果說安排消費者試車是業代的責任·那麼試乘車的整備·難道不是該公司的責任?

或許會有人認為·編輯部的質疑沒有道理·因為如果像朋友之間借車·但借車的朋友發生車禍·也不應追究出借車輛者的責任。但·問題是:消費者進行新車試駕是「商業行為」。車商提供試乘車是為了吸引消費者 車·因此·有鑒於駕車本身有其風險 存在·車商就應該同時提供足以信賴其安全 的試駕路線、試駕時間·甚至是試駕保險。在未能滿足這些條件的時候·車商又怎麼能夠在事件發生之後·置身事外·彷彿不沾鍋一樣?

 

編輯部希望能夠與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聯繫· 

在試圖聯絡約三天後·終於在一次很巧合的機會裡·

打通了和泰公關經理楊湘泉的電話。

 


 

 

汽車百科觀點

記取深夜試車教訓 共創安全行車環境

猶記得邵曉玲事件沸沸揚揚·立法院諸公展現魄力欲通過強制後座繫安全帶條款·最後仍不見順手將安全帶繫上的優良習慣。時至今日的試駕Camry意外·又是另一起令人遺憾的交通事故。這兩者差別僅在於一個是公眾人物·一個是只是公眾。整件事的新聞價值頂多24小時·然而身為專業媒體·我們卻認為這是一件天大的事!

行車安全的議題無論何時都不容忽視·如何讓駕駛環境更加安全·是一篇論也論不完的議題·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駕駛車輛的始終是人。而汽車自發明實用化以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車輛本身的安全係數不斷提高;在台灣汽車市場裡·甚至也推出了配備七顆氣囊的國產車·令人可喜可賀。

不過諷刺的是·交通事故仍然沒有消失的一天·車子或許能周全駕駛人·卻不免傷了別人的家庭。以這次的試駕意外來說·令人啟疑的不外乎發生的時間點·Toyota何以會在「深夜」裡讓一位無駕駛大馬力車經驗的客戶·駕駛Camry 3.5繞行在試駕路線上?這之間Toyota不能說完全沒有責任!

生命誠可貴    另外單純就試駕這件事來說·只要在安全的規範之下·相信要出意外也不至於如此重大。然而由於「人」的輕忽、對生命的不尊重才使得這樣的慘事發生。

汽車雜誌編輯如我們·最常為之的或許就是試車了;小至50餘hp、大至500hp的極致 能車款·為了呈現版面·自然要試出一個心得。不過在這裡不是要炫耀爬格者們有多行·反之這群人是一直抱持著謹慎的心態、不敢膽大妄為·畢竟人命關天、賠不起。反觀這位「學醫」的當事人以買家自居、提出了深夜試車·出了事又怪給看不見的事物。就其原因·不外乎「付錢是老大」的心態作祟;「以客為尊」在買別的東西行得通·但在「試車」這個流程上卻實在要不得。而經過了這樣的教訓·看官們在要求業代的同時·能不警惕自重乎!

更待努力    在這裡要重申的是·如此的意外不是沒有辦法避免。只要汽車業者自律、買家稍加忍耐·相信新聞報紙上又少了一幅血淋淋、哭天搶地的畫面·換回的是一紙愉快、滿意成交訂單。走向更安全的駕駛環境·在政治紛擾之餘·相信是更切身、值得努力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