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企劃報導

SUV or Wagon?

兩方優勢大盤點

2017/07/03 作者:王立儀 PHOTO-王立儀/Mazda

 

Mazda積極進攻國內汽車市場,各級距車款乍看差異明確,細看卻又有著互補的感受,從近期熱賣的新世代CX-5,到Mazda6 Wagon的獨特車格,看見相仿與不同之優勢展現。不論是休閒,抑或是旅行,Mazda皆有最為適切的獨家車款,等著您來發掘。

 

新世代Mazda CX-5可說是顆耀眼的SUV新星。

 

Mazda6 Wagan不僅動感有型,更內藏極大空間機能。

 

長軸距和大空間在Mazda6 Wagon上產生極佳化學作用。

 

台灣汽車市場過去以中、大型房車為銷售領頭羊,而在全球SUV風氣興起的情況下,現今SUV在台灣汽車市場占據了極大銷售佔比,想當然耳的,空間訴求已成為消費者在購車時的一大考量重點。在近期的SUV市場中,新世代Mazda CX-5可說是顆耀眼的新星,除了擁有大空間格局外,在車輛內外觀亮麗程度、動力及操控表現、安全性上皆可說是面面俱到。Mazda CX-5深度傳達出:「除了高乘載能力外,同樣具備更為時尚的外觀特色,與運動化行駛訴求」的特色,而在2016年底率先登場的新世代CX-9,也乘載著同樣訴求。確實,Mazda CX-5擁有過去SUV車型上必備的靈活空間機能與行駛機動性等特色,在外型上,其也毫不馬虎的,將品牌Kodo魂動設計理念拉抬至另一個層級,在與歐系豪華品牌並行的高質感中,展現日式細膩造車工藝。呈現SUV少見的魂動跑格特性。

前文提到,空間訴求為消費者在購車時的一大考量重點,Mazda CX-5絕對有著寬敞的乘坐空間,要達成舒適的駕乘體驗完全不是問題,而受惠於車格,行李酬載性也有水準以上的表現。令人好奇的是,除了當紅的SUV車型外,是否有其他車型符合空間靈活性、操駕樂趣與絕美外型等訴求?相信您我皆知,答案會是肯定的。但擁有同樣優勢、不同車格的車輛,又適切於哪種買家,本期的企劃報導,便要深度探討這個議題。

 

SUV必備的寬敞乘坐空間,在CX-5上也沒缺席。

 

大開口、大容量的行李箱設計,為CX-5帶來行李酬載優勢。

 

Mazda6 Wagon擁有496~1593公升的大型行李箱容量表現。

 

日系完整產品線

過去國內汽車市場的車型分野非常清晰,各個級距產品差異並不小,消費者也因此很輕易的能就自身需求選擇愛車。至於現今的汽車市場,歷經幾世代的洗牌後,又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勢了。單就空間表現這個範疇來說,便可區分成乘坐空間、酬載空間與空間變化性等不同訴求。通常提到空間表現,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SUV車型,畢竟大車格理應擁有更大的空間,但回過頭來看,中型SUV的軸距往往較大型房車為短,乘坐空間上,中型SUV會較中大型房車有所侷限,SUV的優勢在於空間機能靈活性,相比四門房車可幻化出更為多變的置物格局。而在四門房車與SUV間,也有著取兩方優勢之車型,即是由房車所衍伸而出的旅行車,相對於四門房車,旅行車車尾多出了一截,因此能夠酬載更大容量之行李,但卻同時保有房車的乘坐空間。綜觀各大車廠,大型房車與中型SUV絕對是必備的編列,而歐系車廠往往會同時販售由旗下房車所衍伸而至的旅行車型,例如Volkswagon的Passat Variant,給予消費者Passat及Tiguan間的一個折衷點,至於Mercedes-Benz的E-Class Estate也是同樣道理,在SUV及房車間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點,不過,SUV在台銷售的優勢持續保持,而旅行車確實也屬小眾,因此日系車廠,甚至國產廠商,鮮少會端出旅行車型這個選項,主力還是放在轎車及SUV級距。不過,近年來屢創銷售佳績的Mazda,則將各式車系車型完整導入國內車市,給予國內消費者選擇的權利,車型完整度不輸歐系豪華大廠,至於對空間有要求的消費者,該如何選購愛車,也可說是一門學問呢!

 

CX-5有著SUV難得一見的亮麗流線外觀輪廓,扁平化的頭燈設計,使車頭閃爍銳利神情。

 

 

不論橫看、側看、倒著看,Mazda6 Wagon皆有其可看之處。

 

空間─各擅其長

先從乘坐空間來談起吧。以Mazda6為例,2830mm的超長軸距,可以給予後座乘客更為寬廣的膝部空間,以筆者173公分的身高來說,即便是在後座翹著二郎腿,也絕對不成問題,即便是Mazda6 Wagon車型,也擁有2750mm的軸距, Mazda6車系在乘坐空間表現上並不會較SUV為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有後座乘坐需求的消費者來說,Mazda6全車系恰巧給予了一個絕對寬敞的空間設計,面對Mercedes-Benz、BMW或是Volvo等同級距豪華房車,也並沒有屈居弱勢。甚至是另外在新年式車型上,還改善了底盤隔音、鈑金公差減低、加強車門密封件、頂篷與夾層前側窗玻璃材料,深度強化其行車寧靜度及隔音表現,從小細節處著手,呈現大進化,在車艙豪華度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更讓人有著與知名豪華品牌並駕齊驅的感受。

CX-5則是與Mazda6車系呈現截然不同的空間表現,歸功於SUV高車頂的優勢,頭部空間表現可說是更勝一籌,頭頂壓迫感減低了,心靈舒適性也有所提升,再加上後座椅背可調整的機制,後座乘客可輕易將椅背調整至最符合自身的傾斜角度,對於不同身形的乘客,實為相當貼心、實用的舒適性功能。而2700mm的軸距設定,確實也帶來標準以上的膝部空間。此外,新世代CX-5的座椅還導入了舒適性、支撐性更好的新一代泡棉,再次提升乘坐舒適性,即便長途旅行,全車乘客也不容易產生疲憊感。除此之外,CX-5也搭載與Mazda6同級的隔音、降噪技術,過往SUV給人的粗曠印象在CX-5上有所扭轉,豪華房車級距才能享受到的靜謐乘車感受,如今於CX-5上也能完整體驗,實為喜愛SUV的消費者之一大福氣。綜觀來看,Mazda6車系有著相當好的後座腿部空間表現,而CX-5則是在頭部空間表現上較不顯侷促,並且具備椅背可調機制,兩者皆有獨到之處,如何選擇則端看消費者之購車訴求。

 

Volkswagon Passat Variant造型較為方正傳統。

 

Audi A6 Avant並未走出旅行車厚重穩重的外觀風貌。

 

融合轎跑車與旅行車的概念,Stooting Brake確實有其獨特品味。

 

置物─格局差異

如何創造寬敞的乘坐空間,同時保有可納百川的行李酬載性,實屬車廠之難題,對SUV等級的產品來說,行李置放容量有一定的表現是一定的,但在極端的情況下,透過後座椅傾倒機制,獲取擴充容量是必須的,但如此一來,後座乘坐需求也一併會被犧牲。而大型房車則更不用說了,雖說在設計得宜的情況下,可獲得相當寬敞的乘坐空間,但行李酬載空間則很難有所精進,四門車格的侷限下,高、長型的行李置放也會較為困難。而由房車衍身而出的旅行車型,似乎可成為乘坐及酬載空間兼備的最佳解答。被定義為旅行車的Mazda6 Wagon,對比上SUV,優勢也就相對突出了,其擁有496公升的行李箱基礎容量,透過後座60:40分離傾倒機制,還可進一步擴充至1593公升,吞吐量實在驚人,再者,其行李箱空間相當平整,由於較四門房車多出一截車尾的關係,深度也夠,在長型物件的酬載需求上,不須傾倒後座椅便能輕鬆置入,為SUV或四門房車所望塵莫及的。可別以為優秀的載物空間會影響到乘坐舒適性,雖說其軸距相較四門車型縮減了80mm,但後座空間表現同樣優秀,成人男性乘坐依舊堪稱寬廣,不負其中大型車格定位。

而對於CX-5來說,空間機能靈活性反倒成為一大特點,首先,前述的椅背傾角調整機制,便是空間擴充機能的一大應用,再者,相較轎車為高的車頂,一併提升了行李箱縱向空間的容納範圍,再大再高的物件也不用煩惱無法塞進愛車中。對於常攜帶大型行李出門的民眾來說,此一特性可說是SUV車型獨佔之優勢。此外,CX-5除了擁有615公升之基礎行李箱容量外,後座椅背全傾倒後還可擴充至1620公升超大容量,吞吐量對比他牌中型SUV甚至是旅行車款占優,而其後座分離機制捨棄常見的60:40方式,改採40:20:40之分離機構,更讓車主能深度利用每一吋空間,活化空間靈活性。

 

Mazda6 Wagon車艙內洋溢沉穩氣息,深色調的舖陳帶來高質感視、觸覺效果。

 

CX-5內裝鋪陳大氣,並導入高質感異質飾板,成就豪華氛圍。

 

外型─與眾不同

除了內在空間優異外,新世代CX-5在外型上也不負眾望,展現過往SUV少見的絕美姿態。由於SUV車型在國內車市為銷售大宗,因此在SUV滿街跑的情況下,國人早就對於SUV車款有著先入為主的主觀直覺,大台又粗獷早已成為代名詞,也因為如此,各大車廠轉化設計理念,將跑車,抑或是轎車的元素融入SUV中,創造出跑旅、跨界車等不同級距SUV車款,外型改變了,而SUV原有的機能優勢也會同時減少,這是不爭的事實。猶記得前代CX-5剛推出之時,全球車迷也一併見識到Kodo魂動設計概念的具體實踐,不論是優雅的線條轉折,或是霸氣有型的寬大水箱護罩設定,皆在在展現了SUV之創新樣貌。而新世代CX-5,則是在已趨近完美的架構下,再次加強細節表現,完全拋掉SUV車型的外觀濫觴。加長與壓低的車格設定,使整車更具跑格感,配合上更為流暢的線條走勢,與扁平化的燈組設計,不僅優雅了姿態,也銳利了外在。甚至是新創的晶豔魂動紅車色,也可看出Mazda對創新的偏執,與對新世代CX-5的重視。若您要選擇一台空間、外型與創新兼具的SUV車型,新世代CX-5會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不過,三個訴求兼具不僅是CX-5的專利,國內較為小眾的旅行車也值得您好好考慮,特別是在Mazda設計團隊的創新思維關注下,旅行車也能變得很不一樣。

攤開國內車市中的旅行車型,幾乎清一色都為歐系車,而簡單透過外型可輕易察覺,歐系旅行車多數呈現較為硬朗、方正的線條格局,視覺效果較為笨重,一眼便能看出其實用車格取向,不論是VAG集團旗下的車款,如Volkswagon Passat Variant、Audi A6 Avant,抑或是Mercedes-Benz E-Class Estate等車款,皆或多或少帶著些許“厚重”的氣息。Mercedes-Benz的Shooting Brake獵跑車型算是比較獨樹一格的存在,融合了轎跑車與旅行車的概念,呈現較為動感的外型,但也由於過度流線的肌理線條設定,使其在酬載性上有所降低,稍微辜負了旅行車的實用主義。回過頭來看Mazda6 Wagon,其在外觀設計上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甚至在設計理念及實體呈現上,也與Mercedes-Benz的Shooting Brake有著相似的邏輯,但Mazda6 Wagon除了擁有流線外型外,同時具備正規旅行車的完整酬載機能,甚至在乘坐舒適度上,也有著絕佳的表現。揮別傳統旅行車的厚重外型,Mazda6 Wagon的車身線條維持Mazda6 Sedan的流線主義,即便車頂線條向後延伸至車尾,也絲毫未有一分累贅感,反倒在向下低斜的線條勾勒下,成就最為平衡的視覺觀感,率性不輸Shooting Brake,但實用性卻堪比SUV。

 

完整i-ACTIVSENSE進階主動安全科技,全方位保衛行車安全。

 

駕馭─各擁身手

由於Mazda6 Wagon是植基於Mazda6 Sedan的底盤所打造,因此在離地高度上與一般房車版相仿,不僅上、下車不須跨過高門檻,在操駕表現上也會更加貼地,同時帶來多樣化樂趣。試想一下,若能同時擁有實用空間與操駕樂趣,何樂而不為呢?而國內消費者往往在購車的第一時間考慮到SUV車型,卻忘了開車最純粹的樂趣,也就是操駕樂趣,SUV雖有著優異空間表現,但偏軟調的懸吊配置及高車身、車重的驅使,車輛搖頭晃腦的情況也因此多了不少。前述Mazda6 Wagon軸距較四門車型縮減了80mm,就是這80mm,便能體現截然不同的駕馭體驗。旅行車由於車尾重量使然,在操駕表現上常有車尾重拖的感受出現,但Mazda6 Wagon就筆者試駕的經驗來看,並無類似重心轉移不順暢的情況發生,與軸距縮短有著很大的關係。整體駕馭感受相當順暢,彷彿駕著一台短軸距掀背車般暢快,可別忘了,即便是軸距縮短80mm,其還是有著2750mm的長軸距呢!

看到以上所敘述,您以為CX-5在操駕表現上已看不到Mazda6 Wagon的車尾燈了嗎?先別這麼想,CX-5並沒有完全落居下風喔,還記得六月中的那場豪大雨嗎?當遭遇積水明顯的路段,也許駕著轎車的您,早已改道而行,但CX-5有著SUV底盤離地較高的優勢,在相同場域也許仍能優雅的前行通過,甚至在一些較為顛簸的山路上,CX-5較長的懸吊行程設定,也能在保有一定舒適性的情況下,攻克艱澀行駛場域,頂級車型還搭載四輪驅動系統,深度穩定彎道及雨天行駛表現。再者,新世代CX-5還是有著Mazda一貫的靈活駕馭特質,即便車格較大,卻有著SUV少見的輕盈操駕感受,同時保有穩重行路質感,搭配上高效Skyactiv-G/D汽、柴油引擎與品牌最新i-Activsense進階主動安全防護系統,操控、動力及安全表現皆極為搶眼。

 

透過低底盤的轎車操控特性,創造SUV所欠缺的舒適靈巧之駕乘體驗。

 

CX-5在保有SUV的高底盤優勢外,一併展現了靈活駕馭特質。

 

規格表

車型

Mazda6 Wagon Skyactiv-D頂級型/CX-5 Skyactiv-D旗艦型

售價

138.9萬/145萬

引擎

2191c.c. L4渦輪增壓柴油/2191c.c. L4渦輪增壓柴油

最大馬力

175hp/4500rpm/175hp/4500rpm

最大扭力

42.8kgm/2000rpm/42.8kgm/2000rpm

變速系統

Skyactiv-Drive六速手自排/Skyactiv-Drive六速手自排

動力配置

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尺寸

4805×1840×1480mm/4550×1842×1680mm

軸距

2750mm/2700mm

配胎

225/45 R19/225/55 R19

 

編輯觀點

Mazda6 Wagon:

擁有大酬載空間、轎車低底盤操駕特性,以及介於旅行車與Shooting Brake間的流線外型,在後座乘坐表現也相當不賴的情況下, Mazda6 Wagon相當適合外貌協會、喜愛靈敏駕馭感、並熱愛到處旅行趴趴走的消費者,同時,對轎式底盤有所堅持的車迷,與Mazda6 Wagon也非常速配,而相比SUV為低的車身,對於有機械停車位停車需求的民眾來說,當然也會較為適切一些。

 

CX-5:

作為Mazda新世代的休旅台柱, CX-5具備極佳的空間靈活性,底盤設定同時兼顧舒適性與行路質感,在完整進階主動安全系統的導入下,儼然就是一台堅固的移動堡壘。對於喜愛勇闖山林,挑戰各式不同行駛場域的消費者來說,CX-5的高底盤設定的確非常適合如此訴求,而對於有置物空間需求的民眾,CX-5也能創造出更為多變的空間格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