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路試報導

Nissan

Leaf

2019/09/26 作者:李睿翔/PHOTO-劉育丞

 

車頭部位使用家族化的V-Motion造型,大面積的鍍鉻飾條更顯質感。

 

在電動車日漸壯大之下,國內的選擇已不再是只有單一品牌,隨著車廠們紛紛引進最新的電動車型,消費者的接受度也逐漸敞開,就以日系的品牌來說,Nissan Leaf是絕對不容忽視的,畢竟它可是挾帶著全球最暢銷電動小型掀背車的頭銜,強勢登台。

 

頭燈組為LED配置,並附有光感應自動啟閉功能。

 

前車門以及車尾都有著代表電能的Zero emission銘牌。

 

自從Tesla掀起電動車革命以來,傳統車廠們怎能坐以待斃任憑後起之輩宰割,於是這幾年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油電混合以及純電能車款,而本次試駕的車型就是眾人期待已久的第二代Leaf。雖然Leaf一代車型在台灣缺席了,不過也因為當時的消費者對於純電動力的接受度還不高,加上充電站的建設普及度不夠密集,所以在原廠的評估下,一代Leaf車型沒有引進台灣販售也是情有可原。

 

輪圈為17吋配置,搭配上215/50 R17的節能胎。

 

行李廂擁有435公升的容量,並具備後排座椅6/4分離傾倒功能。

  

一眼就知不凡

從外觀造型來看,這次試駕的Leaf為二代車型,有別於一代的樣貌,在車尾部分可說是改變最大,二代Leaf同樣維持著五門小型掀背車的外型,車頭部位採用了Nissan家族化的V-Motion造型,中央原有的水箱護罩部位也改為實心的3D藍色冰塊造型護板,原因為電動車並不需要做引擎的散熱,加上前方車距雷達安裝於內,還能做到減少氣候不佳時的系統誤判。此外,Leaf二代車型也更改了前方充電插孔角度,讓使用者可以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插上充電插座。前門以及車尾都可以看見代表電能動力的Zero emission銘牌,雙色的懸浮式車頂也在C柱部位採用黑色飾板做連結,搭配上後保桿的藍色環保線條、無排氣管,更顯出Leaf的前衛零排放。內裝部分,其實Leaf與一般燃油車設計相當雷同,採用單環指針搭配7吋全彩數位液晶顯示,中控台也配備了一組8吋彩色觸控式螢幕,雖然可以調整的設定不多,都是一些基本功能,不過卻能經過Apple CarePlay、Andriod Auto的車載系統連結後,達到更全面性的功能擴充。空間上,二代Leaf給予筆者的感覺是跟Tiida相當,在行李廂部分則是擁有435公升的容量,並具備後排座椅6/4分離傾倒功能。

 

內裝的鋪陳與一般燃油車類似,操作介面也相當簡潔,很容易就能馬上上手。

 

排檔桿使用類似滑鼠的造型,藍色的外圈也代表電能。

 

充沛動力 通勤良伴

Leaf在二代車型上,採用輸出功率85KW的永磁同步馬達,加上超薄層疊式緊湊型鋰電池,總電量為40kWh,可輸出最大馬力147hp、最大扭力32.6kgm,採用SAE J1772充電接頭,約12小時能充飽電力,總行駛里程為311km。以這樣的動力輸出表現來看,其實Leaf可以說是媲美2.0升自然進氣動力也不為過,尤其是那扭力的輸出,在需要隨即的加速性時,Leaf絕對不會讓人失望。此外,原廠也在預售期間內,贈送車主一組價值五萬元的壁掛式充電座,會有專人到府評估做安裝,這也是目前購買電動車消費者重視的一環。

安全配備部分,Leaf除了基本的車道偏離警示、盲點警示系統之外,也同步具備了智慧型定速系統(ICC)以及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IEB)。

 

儀表板採用單環指針加7吋全彩液晶顯示。

 

中控台配置一組8吋觸控螢幕,能支援Apple CarePlay、Andriod Auto車載系統。

 

排檔座上方附有ECO模式以及e-Pedal油門煞車整合控制系統按鍵。

 

適應期短 容易上手

就以試駕純電動車來說,這回所體驗的Leaf已經不是筆者首度駕駛電動車了,早在Leaf之前,筆者還體驗過Tesla Model S、Model X以及BMW i3S,從傳統燃油車型的角度來看,不論是行駛總里程以及行駛路感,其實Leaf都有著相當類似傳統燃油車的感受。就先從起步的狀態來說,Leaf打入D檔後,有著滑行的特性,這與過往電動車打入前進檔不會滑行的情況不同,踩下油門之後,加速的力道頗為線性,雖然電動車能在轉數一拉起的同時就輸出最大扭力,這也是電動車為何能做出0-100km/h加速這麼快的主要原因,而Leaf所調校出的加速線性感受,可以說是與燃油車相當雷同,光上述這兩點,就能讓從未駕駛過電動車的新手立即適應,減少從燃油車轉換電動車的陣痛期。在行駛過程中,讓筆者印象深刻的還有e-Pedal油門煞車整合控制系統,這套系統在駕駛放開油門踏板後,會呈現出類似檔煞的效果,還能漸漸將車輛減速至煞停,有點類似Auto Hold功能,如果同時啟動B模式的話,那檔煞回充電能效應會更加顯著,由於頓挫感較明顯所以也缺少了行駛時的舒適性,筆者是較不建議同時開啟e-Pedal+B模式。就以當天的試駕情況來說,Leaf算是相當純熟的產品,動態特性也相當趨近傳統燃油車型,已經不復見那電動車草創時期的粗糙感,加上行駛總里程可達311km,如果住家能有車位安裝充電設備的話,那Leaf真是值得考慮的綠能產品。

 

二代車型上也更動了充電插座角度,好讓使用者更方便。

 

引擎室改為放置電動馬達,可提供最大馬力147hp、最大扭力32.6kgm,總行駛里程為311km。

 

填表人:李睿翔

造型

尚可

動力

配備

尚可

介面

尚可

操控

尚可

舒適

尚可

空間

安全

油耗

售價

尚可

 

降風阻平整化底盤

在一代車型缺席之下,第二代Leaf改進了空氣阻力,較上一代提升了4%,從原本的0.29Cd降至0.28Cd,這個改變也讓第二代Leaf,成為了電動小型掀背車中擁有最佳風阻係數的頭銜。因為電池模組的配置關係,平整化的底盤設計,也有助於平衡車尾空氣流動,減少干擾氣旋產生,不但增加行駛續航力,也讓高速巡航更為穩定。

 

 

Nissan Leaf

售價

149萬元

引擎

85KW永磁同步馬達

最大馬力

147hp/3282-9795rpm

最大扭力

32.6kgm/0-3283rpm

變速系統

單段變速

懸吊系統

前麥花臣;後扭力樑(附前後防傾桿)

驅動方式

前置馬達/前輪驅動

尺寸

4490×1788×1540mm

軸距

2700mm

車重

1578kg

配胎

215/50 R17

續航力

311k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