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國內車壇新聞

科學孕育科技,科技賦能永續未來

3M 最新「全球2023科學狀態指數」大公開!首度納入台灣為重點研究

2023/03/27 作者:新聞整理

 

 

永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股ESG風潮所帶動的科技提升、思維進化將大幅影響人類未來的百年生活。你可能從未想過,許多科技創新應用來自於科學根基,於是人類方能透過科技賦能永續未來。百年來致力於「科技改善生活」的美商3M台灣子公司公布「3M全球2023科學狀態指數調查(State of Science Index,簡稱SOSI)」分析報告,並首度將台灣納入重點研究對象,該調查追蹤 17 個國家/地區大眾對科學的印象,包含人們對科學的信任、尊重和重視程度以及科學在他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台灣淨零碳排目標時間軸。

 

根據2023 SOSI調查數據,三大有趣發現:

1. 92%台灣人相信科學可以幫助減少氣候變遷的影響。台灣人重視加劇的自然災害(72%)、氣候變化(72%)和極端氣候(71%)。91%台灣人(全球為82%)擔心全球暖化會導致人們流離失所,其中最擔心的氣候異常狀況是地震(95%對全球79%)。

2. 台灣人比全球其他國家 (90% 對全球75%) 更認同AI人工智慧是一項能影響日常生活的嶄新技術,並且期待人工智慧可有助於打造更永續的未來。

3. 全民朝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93%的台灣人(全球為89%)認為運輸業應該使用更永續的運輸方式,並且相較全球其他國家 (85% 對全球77%)台灣人更支持至2032年所有國家生產的車輛都應要是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同時,台灣人對於永續建築材料/新技術接受度較高,相信抗自然災害的建築材料 (41%對全球36%)、傳統建築用品的環保替代品 (39%對全球44%)能助於降低環境衝擊。

 

美商3M台灣子公司董事總經理仝漢霖博士。

 

「很高興看到台灣在2023年科學狀態指數調查中,在許多永續及科學的議題上比全球其他地區有更高的關注。」美商3M台灣子公司董事總經理仝漢霖博士、同時也身兼企業道德合規及大中華區永續長在會中表示,「面對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全民已經達成基本的共識,然而面對少子化的事實,以及理工人才比例逐年下滑,卻成為台灣邁向永續以及科技島的隱憂。3M台灣近年來全力推廣科學的普及化與應用,主動協助政府、大學院校、企業客戶及一般消費者打開科學的視野,用更聰明、更經濟以及更有效率的方式解決複雜的問題。3M台灣也會持續透過產官學的合作與社區服務,為台灣未來創造更大的競爭力。」

 

科學研究促成科技應用  成為文明持續發展助力

觀察近來在台灣引起熱烈討論的ChatGPT風潮,即可看出台灣人對AI人工智慧的興趣程度。根據SOSI調查顯示,除了90% (全球為80%)台灣人認同AI人工智慧可助力未來永續發展之外,高達92%的台灣人認為企業需要進行數位轉型以保持與消費者和員工的連結。然而有趣的是,仍舊有40%的台灣人 (全球為44%) 表示對於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持保留態度,因瞭解還不夠,尚未能得知它是否有潛力解決未來的全球挑戰。

 

2050淨零路徑規劃階段里程碑。

 

3M 重視科技研發與實務面的創新應用,認為AI人工智慧結合其他創新技術產出多元應用如AR與VR技術,將會是數位化轉型的核心,不僅能實際導入於許多產業、更能為使用者帶來嶄新價值。3M也透過先進的光學技術,有效地提升 VR 頭顯的視野和圖像分辨率。3M 技術應用於世界上許多消費電子設備,足見科學研究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隱藏在各產業鏈中的科學  邁向淨零碳排的加速器 

SOSI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認為透過科學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而再深究一層,則發現台灣人相較於其他國家,更認同以下技術:空氣汙染過濾技術 (54%對全球47%)、抗自然災害的建築材料(41%對全球36%)、傳統建築用品的環保替代品(39%對全球44%)、買得起的太陽電池板(39%對全球44%) 將有機會可以解決未來的氣候變化影響;其次,創新利用資源減少廢物(48%)、平價的電動汽車和交通工具(41%)等方式,也同樣有所助益。總體而言,當科技更成熟進步、並且更多導入於各產業領域之時,便能讓我們更趨近於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運輸產業為例,善用材料科學的加分力量,節能減碳效果立竿見影

以運輸產業為例, 93%的台灣人(全球為89%)認為運輸業應該使用更永續的運輸方式、且有93% (全球為85%)表示傾向較支持使用永續交通方式的企業;89% (全球為84%)認為電動汽車有助於減少汙染;90% (全球為83%)認為共享汽車或計程車業者應該鼓勵司機擁有電動汽車;85% (全球為77%)則表示支持到2032年所有國家生產的車輛都應要是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

 

運輸產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占比約23%,各國紛紛以推動電動運具普及化為發展方針。

 

運輸產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占比約23%,各國紛紛以推動電動運具普及化為發展方針,「里程焦慮」則是目前阻礙之一,然而透過科學的力量將可望逐漸消弭此種疑慮。比如說, 3M以多層光學膜的材料科技,隔絕車外熱能、反射紅外線,幫助更有效地控制車室溫度,以避免在加熱和降溫的過程消耗電池電量,進而可延長電池續航力。當然,若同樣運用此科技於大開窗的輕軌、捷運等這種長時間使用空調的公共運輸系統,就能在節能減碳的成效上大大加分。

 

 

建築與營建業為例 隔熱可以節能 減廢可以減碳

再以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占比最高約38% 的建築與營建業領域為例,台灣政府目標2050年100%新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淨零碳建築。若欲達到此目標,目前提倡以提升「再生能源」+「建築能效」+「家電能效」跨域整合的概念實行,且首先以公建築為表率帶動民間建築低碳轉型。因為隔熱可以節能,倘若在其基礎上,輔以3M建築隔熱膜科技,不僅能保有室內採光,還可有效降低建築物的碳排放量,每平方米窗膜可降低8公斤二氧化碳當量;若應用於辦公、酒店等玻璃帷幕建築,按統計資料,每平方米每年可節約空調能耗約129度,相當於減少65公斤的二氧化碳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減廢可以減碳,應避免大幅度施工裝潢造成的碳排及資源浪費,而是採用對環境衝擊較低的建築材料及施工方式,例如3M™ DI-NOC™ 特耐裝飾軟片,即是一種更聰明的作法,和木工相比可減少70% 碳排、和石材相比可減少83%碳排,與原材相比可減少高達95%建築垃圾。 

 

 

永續發展與STEM人力問題 值得你我深思

根據2023 SOSI調查可歸納出台灣人最關心的科學議題是:「永續發展」與「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人力問題」。全球97%的人認為如果支持科學,那麼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與永續農業的創新,就可以取得積極成果。另外在教育的部分,全球94% 的人都認為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有關氣候變遷的教育,並將其作為科學課程的核心部分。

從調查上來看,我們目前的確面臨「STEM人力短缺的狀況」,全球94% 的人一致認為勞動力市場需要更多專業技術人員投入,而且是迫切需要!並且有96%的人認為,如果政府不能找到解決勞動力短缺的辦法,則可能會面臨無法建造公共基礎建設、供應鏈挑戰和安全風險等重大負面經濟影響。然而,我們對於技術藍領怎麼看? 52% (全球為58%)的台灣人,表示父母不鼓勵他們的孩子成為技術藍領;更有高達75%的台灣人 (全球為56%) 對於成為技術藍領存有負面觀感。

本月初(3/4)剛度過世界工程日(World Engineering Day),該國際日係為聯合國所訂定,目的在於提升人們對工程技術從業人員的認同、以及認識技術工程為促進永續發展帶來的貢獻。根據2023 SOSI調查,94% 的台灣人(全球為90%)認為,如果技術藍領職業的形象得到改善,會有更多人選擇從事這一行業。

90%的台灣受訪者(全球為86%)表示女性是STEM領域未被開發的潛力來源;86%的台灣受訪者(全球為78%)認為代表性不足群體(underrepresented group),往往無法獲得平等接受STEM教育的機會;91% 的台灣受訪者(全球為85%)贊同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鼓勵並支持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學生參與STEM教育。毋庸置疑,科技發展極須女性發揮潛力,而如何為女性清除追求科學夢想路上的障礙,更需要打破傳統觀念及包含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支持。

以「科技改善生活」為企業核心價值的3M,在台灣以「推動STEM教育普及化」為最主要的CSR行動,自2020年起,3M陸續透過線上與線下不同的方式,至今已為上千位都會及偏鄉的學齡孩童,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科學啟蒙機會。2021-2022年,3M則是推動「點亮偏鄉智多星計畫」,優先投注資源缺乏的偏鄉地區學童,提供3M品牌自身核心能力相關的資源,如供應生活科技產品、分享科學教育知識等等,以「科技賦能社區」回應社會期待,希冀能為STEM人才培育之路貢獻心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