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車壇直擊

Audi R8 LMS Cup & Malaysia Merdeka Endurance Race

2013-09-17 作者:黃治毓

自賽車運動蓬勃發展以來,諸多賽事往往廣為人詳,舉凡Formula1一級方程式、Le Mans利曼24小時耐久賽、WRC世界越野錦標賽等,而去年自中國成功首發的Audi R8 LMS Cup統一規格賽事,更是近年來急速累積高人氣的精彩賽事之一;Audi以參與賽車運動三十年的豐富經驗,繼2012年在中國進行5個分站、10個回合的賽事後,廣受賽車迷的好評,而憑藉著激動人心的賽事,2013年Audi也將賽事規模擴展至亞洲其他市場,依序在中國珠海賽道、內蒙古顎爾多斯賽道、韓國Inje賽道設立分站賽事,更將觸角伸至全球知名且兼為F1分站之一的馬來西亞Sepang賽道,之後緊接著在上海賽道,並以澳門大賽60週年支援賽事為封關站,共6站11回合的賽事,而參賽車手將會有去年冠軍李英健、香港後起之秀方駿宇,以及作為馬來西亞傳奇、首位登上F1的熊龍,另外,香港天王巨星郭富城繼去年奪下非專業組年度第三,今年仍再度參與Audi R8 LMS Cup非專業組組別,而在星光熠熠之下,台灣方面則有去年奪下非專業組冠軍今年參與職業組的李勇德,以及非專業組的李嘉嗣兩位,一同和以上眾多車手角逐登上頒獎台的殊榮。

此次,筆者承蒙Audi Taiwan邀約,前往擁有“賽車之家”美譽的Sepang國際賽車場觀看Audi R8 LMS Cup的第七、第八回合賽事,而Sepang賽道高溫與悶熱交炙的特性,以及多達15個之多的彎角,無疑都會對車手帶來種種嚴峻的考驗,而在所有車手之中,身為地主選手,且附帶F1光環的馬來西亞車手熊龍,更成為此戰眾家看好奪冠的大熱門;同時,除了Audi R8 LMS Cup的賽事外,緊接的12小時馬來西亞默迪卡耐力賽(MMER)也隨之上演,此馬來西亞賽車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賽事,為馬來西亞當地最重大的活動之一,且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Audi此次將派選四個車隊角逐王座, 而共計三天的賽事,勢必會將比賽的熱潮燃至頂點。

 

Audi戰駒 決戰雪邦

 

而在賽事之前,首先當然要對Audi R8 LMS Cup的戰駒R8 LMS有一定的了解,其為Audi Sport賽車部門依造GT3規格一手打造,擁有ASF(Audi Space Frame)全鋁車架,並加裝全鋼防滾架,而車身則由碳纖維物料和鋁製成,使車重在不含車手重量時來到1290kg之譜,以達到輕量化的競技化設定,至於引擎方面,根據Audi R8 LMS Cup的賽事規則,賽車僅允許最低限度的調教,但2013款的賽車仍著重進行了引擎調教和空氣力學的優化,5200c.c.的V10引擎,汽缸角度成90度,每缸四汽門,使用雙頂置式凸輪軸以及燃油直噴系統,廢棄排放系統則配備兩個賽車催化轉化器,最大馬力設定在560hp,最大扭力則超過51.0kgm;在傳動系統上,Audi R8 LMS採用了與市售車R8 quattro四輪傳動不同的後驅模式,並配給ASR循跡控制系統,而變速系統則搭配了序列式六速變速,以撥片設計來控制換檔;如此,大幅輕量化、競技化的設定,雖然在引擎以及傳動方面因賽事限制而有所侷限,但換個角度無非是希望車手們能憑藉自身傑出的技術來駕馭Audi R8 LMS,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同場較勁,或許才是這場賽事所蘊藏的真正深意。

 

第七回合 鹿死誰手

 

回到賽事,2013 Audi R8 LMS Cup第七回合比賽甫一開始即熱血澎湃,頭排出發的熊龍開局並不甚理想,被抓住機會的中國車手程叢夫在首個彎角超越,而第三位出發的李英健則趁賽道擁擠迅速佔住內道,亂軍衝出搶得領跑位置,而暫居積分榜首位的香港車手方駿宇則因戲劇性的起跑亂鬥滑落至第六位;在比賽進行至第7圈時,賽場上有了不小的變化,糟糕開局的熊龍,靠著豐富的經驗以及對賽道的熟悉度漸漸收復失土,名次上升至第三位並頻頻對第二位的程叢夫發起進攻,而在還剩7圈時,及成功超越並將目標轉至上屆冠軍李英健;當進行至最後3圈,比賽也來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已將差距縮小至半秒差距的熊龍,在第15個彎角搶住內道成功超越李英健上升至第一位,而雖然在最後2圈,熊龍因幾個小失誤,幾度被李英健和程叢夫縮短差距,但其憑藉著嚴密的防守成功守住領先優勢,並成功衝線奪得Audi R8 LMS Cup第七回合的冠軍。而場場為鏡頭焦點的香港巨星郭富城在非專業組方面,比賽時雖一度領跑非專業組,但最後一圈時因不慎側滑,反將勝利拱手相讓,但仍讓人見識到了其演藝事業外的賽車天賦,至於去年非專業組冠軍的台灣車手李勇德,今年從職業組出發,此戰表現並不突出,第八位出發只能固守原本位置,未能一見其登上頒獎台的英姿。

 

第八回合 蟬聯桂冠

 

身為馬來西亞地主選手的熊龍,繼上一回合拿下冠軍後氣勢如日中天,第八回合的勝利更被其視為囊中物。果不其然,第八回合比賽開始,熊龍即一擺前次開局的不順的陰霾守住在排位賽奠定的第一位置,相反的,香港車手方駿宇則被在首個彎角搶先佔據內道的程叢夫後來居上,掉落至第三位,而在第七回合第三出發的香港車手李英健則因排位賽第二快成績不甚理想,此戰只能從第四起跑並穩穩守住第四的位置;而前四名集團的爭奪則成為了全場注目的焦點,雖然競爭異常激烈,但始終沒有名次上的變化,最後,由於熊龍控制了整場比賽的節奏,將領先優勢保持到最後,因此毫無懸念的奪得了兩天內的第二個冠軍,而後依序為程叢夫、方駿宇和李英健。至於非專業組中,郭富城和前一回合相若,在第1圈時即超越了同組的競爭對手區柏祥,展現其非凡的駕駛技巧,但其領先優勢只屬曇花一現,在第6圈時區柏祥即抓住機會反超,並於此一路領先到終點,至於台灣車手李勇德的表現仍無多大突破,第八位起跑最後只以第九位坐收,令人扼腕,也只能期待下一回上海的比賽其能有更為優異的表現了;最後,Audi R8 LMS Cup第七、第八回合賽事積分總結,由於熊龍連下兩城,積分排名殺上第一,原本第一的方駿宇則以9分的差距落至第二,相信在未來的上海、澳門大賽必定又會有一番的龍爭虎鬥。

 

12小時耐力 昇華意志與技術

 

而在Audi R8 LMS Cup馬來西亞站兩回合的賽事結束後,緊接著馬來西亞默迪卡12小時耐力賽(MMER)也於9月1日凌晨12點開跑,而在該賽事中,Audi也將派出4支Audi車隊參與角逐,其中三支隊伍來自Audi R8 LMS Cup,另一支則來自亞洲GT系列賽,總共八位來自Audi R8 LMS Cup的車手將悉數登場。馬來西亞默迪卡12小時耐力賽(MMER)共有4個組別,GT3、GTC、量產跑車組、房車組,同場較勁,在這條長度5.543公里的世界著名賽道上展現他們精湛的駕駛技藝;其中,代表捷飛車隊的777號賽車則為台灣車手李勇德、李英健和方駿宇所駕駛,並參與GT3組別,而在比賽的12小時中,雖能一度擠身領先集團,但因汽缸故障進站維修以及煞車碟盤損耗等問題,最後只以第七抱憾而歸,而平心而論,由於GT3組別對Audi R8 LMS ultra賽車重量由原本1250kg加重至1290kg的掣肘,仍能全程完賽,其表現實屬優異;至於參加GTC組的66號賽車,則由熊龍、楊焯興和Ashraff .Dewal所駕駛,而熊龍也繼兩天的強勢表現,三度率先衝線勇奪GTC組的冠軍,讓這連續三天的賽事畫下完美的句點。

 

放眼國外 朝國際化邁進

 

雖說這次的Audi R8 LMS Cup & Malaysia Merdeka Endurance Race雪邦賽事已結束,人也已平安回到國內,不過這三天的賽程,所有精采的競逐畫面、曼妙聲浪,仍在筆者的腦海中流連不止,在這些回憶中,不全然是賽車風馳電掣的場景,也不盡然是諸多超跑所噴發的強悍音浪,某部分是國際化的雪邦賽道所帶來的震撼,抑或車手與車隊之間的團隊合作,以及一項頂級賽事完善的軟硬體週邊等諸多因素,以上種種讓筆者的眼界從國內擴及至了國外,相較於國內,國內賽車往往會與飆車畫上等號,負面觀感仍大於賽車運動,而國內最具規模的大鵬灣賽道和國際級的賽道相比,更是有著一段非常大的差距,可以說國內的賽車運動仍處於啟蒙的階段;而國外的賽車水平,不單單是車手擁有多傲人的駕馭實力,而是在一輛車的背後往往是全球頂尖工程師嘔心瀝血之作,而一個車隊背後,更擁有無數精算師的運籌帷幄,甚至是常被人忽視、但卻最為重要的修車調校部分,也都是經過長期歷練的頂尖人才,在賽道方面,賽事當局更是精心策畫各個環節,無論賽事宣傳、軟硬體的配合、新聞中心的聯絡,無不都是做到盡善盡美,於此,由衷的希望,未來台灣的賽車運動文化也能放眼世界,規畫出更完善的賽車運動賽事、培育出更傑出的工作團隊,讓台灣的賽車運動終有一天也能達到國際級的水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