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焦點路試

Nissan GT-R

神話下的產物

2013-07-30 作者:李睿翔 / 攝影:李睿翔

 

在日系的跑車中,有許多車款一值是車迷們心中的經典。其中「東瀛戰神」這個稱號,從1968年問鼎車壇後,延續著傳奇血統,來到2014年式的GT-R更是將其名號發揚光大!

在2007年的東京車展上,Nissan首度播放了GT-R在德國Nurburgring的圈速影片,隨後發表了代號CBA-R35的GT-R,這個初登場宣告了GT-R的回歸,也告別了2002年停產的R34,進入全新的GT-R(R35)時代。就在不斷挑戰紀錄,以及原廠的更新升級之下,2014年式的Nissan GT-R還能帶給車迷們多大的驚喜?

 

 

剛直的低調色彩

集結了Nissan最高科技於一身的GT-R,不只在動力與操控上達到極致,車輛外觀上的設計也下了不少功夫,剛直的外觀是筆者第一眼對它的印象,有別於性能跑車的誇張流線感,雖然GT-R跳脫了那性能跑車該有的既定造型,但整體而言卻有著一股低調不可侵犯的霸氣存在。就從車頭部位來說,最令人注視的大開口水箱護罩以梯形的方式呈現,其中加入了橫貫水箱護罩的黑色前保桿,光從這個部位來看就能得知這輛跑車一定不好惹,而左右兩側下方除了LED的日行燈之外,並設計了擾流作用的空力套件,有效的減少車頭部位撞風並增加下壓力。引擎蓋上方同樣加入引導氣流作用的開孔,除了能加速引擎室的散熱之外,還能在高速之下順利的將氣流引導致車尾部分,好讓尾部的空力套件得以發揮功效,前輪拱後方的散熱鰭孔設計也降低了碟盤煞車時的溫度。接著看到車身後半段,經典的四圓燈造型完整的被保留下來,如果對GT-R車系有研究的車迷們一定很熟悉這個經典的設計,圓潤尾翼線條以及那雙邊雙出排氣管,讓厚實的車尾部位增添了更多跑格元素,當然重要的擾流底板不只扮演車輛操控上的重要角色,三柵直立的造型也是透過空氣力學的精算之下所產生。雖然GT-R的外觀不像歐系跑車那樣的浪漫、怪誕,不過秉持著日系跑格的元素,這麼一輛東瀛戰神可說是近代難得一見的經典。

 

梯型的大開口水箱護罩進氣孔,中間以黑色保桿橫貫。

 

特殊的尾翼造型使用在GT-R身上,無違感頓時歸零。

 

優異的懸吊設定與中置底盤配置的四輪傳動系統,大幅的提升GT-R在各種路況的行駛。

 

饒富多元的日式設計

以高科技為主軸的內裝設計,請到電玩開發公司Polyphony Digital來代為設計。三幅式的跑車方向盤上頭結合了多功能控制鍵,不僅能設定行車旅程電腦之外,也加入了聲控通訊、音響等快捷鍵,從這小地方不難看出GT-R不僅是輛跑車,也融入日常生活之便的設計。當然在方向盤上不只有這些設計,在手握的三點及九點鐘方向均採平切設計,好讓拇指部位接觸面積更大,使駕駛者能精準的轉動;此外,真皮的打孔包覆也讓整個握感大為提升,後方同時加入快速換檔撥片。乘坐上,高包覆性的賽車桶椅採真皮包覆,在乘坐感上讓筆者覺得十分舒適,這也是令筆者相當驚訝的地方,一般在跑車的桶椅設定通常是又硬又難坐,不過GT-R的桶椅除了有著良好的包覆性、支撐性,那種軟硬適中恰到好處的接觸感可是筆者第一次在跑車上感受到。在一般傳統的儀表板上,除了轉數、時速表之外,通常還會有水溫、引擎溫度等數據,當然GT-R的儀表板上頭也同樣有著這些配置。不過除了儀表板上頭的行車資訊之外,GT-R在中控台上方另外設置了一台7吋的LCD液晶顯示幕,上頭的冷卻水溫、機油溫度、機油壓力等資訊全都轉為數位化,好讓駕駛在行進間判讀更為迅速。此外,這套系統還能將煞車、油門以及轉向操作紀錄下來,在行駛中的縱向與橫向G力也能以圖表顯示,這樣的功能在一般路段可能使用到的機會不多,不過在賽道駕駛的情況下,像是煞車、轉向資訊等,系統會隨著操控的方式記錄20秒內的縱向與橫向G力。這樣的數據有利於駕駛者在賽道上作即時的修正,迅速得知自身操控與車輛間的配合,好在賽道上作出更快的成績。接著看到中控台的配置,以黑色作為基底的面板,仔細一瞧不難看出是以Carbon編織的樣式作為鋪陳,上頭整合了雙區獨立空調、音響等系統;下方則是車輛的動態設定,駕駛能由這三個快速撥桿設定變速箱邏輯、懸吊系統、動態穩定系統,當三種模式全切換為R模式時,駕駛最好先深呼一口氣,準備體驗那最不設限的GT-R魅力。

 

傳統造型的指針式儀表板,採火紅色指針樣式,在夜間更能感受其熱血性格。

 

中控台上的7吋觸控式液晶螢幕,提供各式車輛資訊。

 

方向盤在手握的三點及九點鐘方向均採平切設計,好讓拇指部位接觸面積更大,讓駕駛者能精準的轉動。

 

追求精湛的強大動力

GT-R身上所搭載的是一具3.8升V6雙渦輪增壓引擎,雖然沒有如同猛獸般的高排氣量,但所輸出的馬力、扭力可是與眾多超跑不分軒輊。由此得以看出Nissan對於引擎調校的功力有多深厚,獨樹一格的雙渦輪增壓展現出驚人大馬力545hp,以及最大扭力64.0kgm。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所得到的動力可說是象牙塔頂端的產物,並在多次的小改款當中,GT-R的動力還能有所成長,可是讓眾多超跑車廠跌破眼鏡。回歸到GT-R的動力設定,原廠所配置的引擎方式是採前中置,將引擎置於前軸後方達到近乎完美的53:47前後配重比,並採用中央雙傳動軸設計,其主傳動軸將引擎動力傳遞至後橋的變速系統上,經過分動系統的安排之下讓後輪得到適當的扭力,而副傳動軸則是將動力回傳至前橋,進而使得GT-R在彎道操控上有更好的動態表現;乾式油底殼的潤滑系統,讓GT-R在高速過彎的狀態下也能確保機油油位讓引擎得到適當的潤滑。由於雙渦輪增壓的設定,所以在排氣方面GT-R採用了左右各自獨立的排氣系統,除了可提升進氣容積減少排氣阻力之外,透過渦輪中央的冷卻器使得進/排氣容積與效應也能跟自然進氣引擎一較高下。

 

獨樹一格的V6雙渦輪增壓展現出驚人的大馬力545hp,以及最大扭力64.0kgm。

 

 

 

輕易上手 突破自我

Nissan GT-R真的是一輛很快的車,這是筆者試駕後的感言。怎麼說GT-R很快呢?在筆者試駕的路段中,有許多低速彎,並且屬於左右連續不斷的山道,而且這路段的寬度不算寬敞。筆者把變速箱邏輯、懸吊系統、動態穩定系統,這三種模式全切換為R模式,好讓GT-R能大展身手,而GT-R卻迅速的融入這蜿蜒的山道中,以不可思議的速度一再的攻克每個彎角,這也讓筆者覺得GT-R似乎沒有極限!由於GT-R四輪驅動的特性,使得筆者在進入每個彎角前都能比過往試駕的車輛速度來的更快些,出彎同時也能更提早補上油門,在這樣多彎特性的路段,進出彎一來一往之下,所做出的時間自然就比其他車來的更快。不過筆者卻沒沉溺在這喜悅下太久,因為GT-R的過於聰明,也間接的剝奪了許多駕駛上的樂趣;換句話說,如要駕駛GT-R,那駕駛者只要有顆夠強的心臟即可,其他的事就都安心交給GT-R吧!

在這次的試駕體驗後,筆者還是認為GT-R很快、很容易上手,並讓駕駛者能有很強的信心去做出平常不敢的操駕方式。不過換各角度來想,或許這些稱不上操控樂趣的開法,在賽道上作出好成績才是GT-R的本意。

 

短小的排檔桿頭,清楚的標示出檔位配置。

 

 

Nissan GT-R 

引擎形式

3799c.c. V6雙渦輪增壓

最大馬力

545hp/6400rpm

最大扭力

64.0kgm/3200-5800rpm

變速系統

雙離合器六前速自手排

驅動方式

前中置引擎/全時四輪驅動

懸吊系統

前鋁製雙A臂;後鋁製多連桿

尺寸

4670×1895×1370mm

軸距

2780mm

車重

1740kg

配胎

前255/40 ZR20;後285/35 ZR20

0-100km/h

2.7sec

極速 315km/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