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焦點路試

Audi R8 Coupe V10

釋放競速本格

2017/06/07 作者:李睿翔/PHOTO-李睿翔

 

經歷了10年的演進,Audi R8不斷地從賽事之中汲取寶貴經驗,將源自賽道的先進工程和科技完美運用於其身,同時,全車採用以及四環品牌中唯一且手工打造的V10自然進氣引擎,在這樣完美的搭配之下,二代R8將徹底釋放競速本格。

 

 

一直以來,在鋼鐵人電影中客串演出的Audi R8,雖然主軸不是在講關於汽車的故事,但R8的現身,確實開創了超跑在電影中引發話題的另類吸睛效果!從一開始的初代車型到二代甚至是採敞篷設定的Spyder車型,R8的確在超跑界有著不凡的光環,就算是場景轉移至賽車場上,R8 LMS工廠賽車也同樣於賽道上闖蕩出名號,再再證明R8源自賽道的血統。

 

先進的ASF輕量化車體結構技術,結合高剛性且具備質輕強韌的CFRP碳纖維材質,舉凡引擎蓋鈑件、中央鞍座、B柱等重要部件均以碳纖維材質打造。

 

兩側垂直式樣擾流鰭板的超大型氣壩,內建蜂巢網格狀護罩。

 

不容錯認的超高辨識度

為了形塑出R8 Coupe V10的外觀樣貌,除了運用銳利線條刻劃出流暢且霸氣的車身輪廓,藉此展露出高度的視覺侵略性,以及強烈的競技風格,分置於車身前後兩端的LED頭、尾燈組,絕對是R8 Coupe V10最容易辨識的特徵,其頭燈組藉由極線LED識別燈和37顆LED建構出明亮的光源,賦予車輛絕佳的照明效果,至於尾燈組則是由118個LED所構成,並具備動態指示方向燈功能。車頭前方採用了融入家族特徵、寬扁的六角型單體式盾型水箱罩,搭配兩側垂直式樣擾流鰭板的超大型氣壩,並內建蜂巢網格狀護罩,賦予R8 Coupe V10充滿飽滿視覺張力的跑格面容。而在車尾部份同樣融合十足的賽車基因,後保險桿下方加入源自工廠賽車的大型後分流器,並且巧妙地與左右側梯形排氣尾管加以整合,當車輛處於高速行駛狀態下,除了能讓前方氣流引導快速通過,R8 Coupe V10搭配了車尾主動式電動升降後擾流板,提供車輛在高速行駛時所需的強大下壓力。此外Audi先進的ASF輕量化車體結構技術,結合高剛性且具備質輕強韌的CFRP碳纖維材質,舉凡引擎蓋鈑件、中央鞍座、B柱等重要部件均以碳纖維材質打造,建構出媲美賽車競技規格的車身主體結構,車體重量僅有202公斤,車體剛性與抗扭曲性提升40%,全車重量更減少達15%,徹底實現輕量化的終極目標。

 

車尾主動式電動升降後擾流板,有助於高速行駛提升下壓力。

 

以駕駛導向為主的Monoposto單體式座艙,導入Audi virtual cockpit全數位虛擬座艙,進一步營造出強烈科技意象和充斥競技感受的車室氛圍。

 

競技氛圍濃厚的駕駛座艙

駕駛座艙鋪陳和介面工程同樣源自其濃烈的賽道基因,採用以駕駛者導向為主的Monoposto單體式座艙,導入Audi virtual cockpit全數位虛擬座艙,進一步營造出強烈科技意象和充斥競技感受的車室氛圍。而在充分體現競速本格同時,座椅後方達226公升的置物空間可輕鬆置入整套高爾夫球具,搭配車頭112公升的行李廂置物空間,完整兼顧了日常駕車所需的實用需求。

不僅如此,中控台總成原廠工程師除了巧妙地將日照感應式恆溫空調面板與旋鈕加以整合,空調資訊更直接顯示於旋鈕中,實際操作時不僅判讀上更清楚,採用半懸浮式旋鈕外型更呼應工廠賽車的熱血基因。源自R18 e-tron quattron的概念,原廠將車輛主要功能整合為衛星控鍵,直接設置至握感絕佳的平底式真皮賽車多功能方向盤上,而其他包含醒目的紅色Start引擎啟動鈕、Audi drive select模式切換、換檔撥片、影音系統旋鈕、衛星導航、藍牙通訊系統等,標準競技化界面讓駕駛者只需在彈指之間即可操作所有功能。標準配備的Audi virtual cockpit全數位虛擬座艙,整合12.3吋顯示幕並附有專屬的Performance View畫面,可顯示超轉指示燈號、單圈計時、賽道圈數、橫向G值、油溫、胎溫胎壓偵測、馬力扭力輸出等完備的車輛資訊,讓駕駛者能夠隨時掌控車輛的行路狀況和各項操駕設定。

 

Audi virtual cockpit全數位虛擬座艙,儀表板整合了12.3吋顯示幕。

 

握感紮實的真皮/鋁合金排檔桿頭,巧妙的將P檔整合至桿身部位。

 

自然進氣與四輪傳動的絕美搭配

動力上,所搭載的5.2升V10自然進氣引擎採用90°夾角設計,以中置引擎配置,偏重高轉速特性,除了首度導入Dual injection雙噴射系統外,本體則是採用全鋁合金精心打造而成。

R8 Coupe V10可輸出540hp最大馬力、55.1kgm的最大峰值扭力,配置S tronic七速自手排變速系統,而差速器由前一代R8所搭載黏性耦合差速器,改為全新前電子液壓/後機械式多片式離合器,以更敏捷的反應和細膩的動力分佈,創造更出色的高性能本色,R8 Coupe V10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3.5秒可完成,極速達到320km/h。此外,同步配備了CoD(Cylinder On Demand)主動式汽缸管理系統,除了在低速行駛或巡航時自動關閉5個汽缸的噴射與點火作業,並藉由控制精密的供油量來提升油耗表現。底盤懸吊結構,採用源自賽車的前、後雙A臂設計,讓懸吊系統與具備強韌剛性的AFS輕量化車體緊密連結,除了減少過彎側傾角度,更有助於提升高速行駛時的行路操控性。另外,Audi drive select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針對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油門與變速箱反應、轉向系統、Audi Magnetic Ride主動式電磁感應系統、引擎聲浪等行車設定進行調整,提供Comfort、Auto、Dynamic、Individual等四種駕駛模式設定,依據不同路況提供最優化的抓地力與循跡表現。

 

空調系統的半懸浮式旋鈕外型更呼應工廠賽車的熱血基因。

 

水箱護罩上附有表明四輪傳動身分的quattro銘牌字樣。

 

易於上手卻不減霸氣

這回能試駕到R8 Coupe V10可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不是在賽道上奔馳,但在一般道路還是有它的迷人魅力;因此,這次的R8初體驗,就將重點擺在駕駛第一印象與一般道路的操控感受。首度坐上R8,雖然這已是二代車型,不過沒關係,就拿這最新的二代車型來說,駕駛視野的寬闊度比想像中來的理想,唯一比較需要適應的是擋風玻璃上方的視野,稍微壓迫了些,不過這也是因為車型外觀的關係而受影響,如同以前試駕過的Lambo LP610-4,新世代超跑多半朝向易於上手去設計,所以在駕駛視野方面,並不會窄到看不清路況,只要駕駛稍作適應即可上路。對於一般道路的操控方面,由於一開始筆者採用的是Auto模式,一切的輸出、懸吊反應就先交給電腦系統來做決定,這樣一來也有助於待會更換模式後能做比較。在Auto模式之下,R8 Coupe V10真的就像一輛雙門轎跑,不論是乘坐的舒適度,或者引擎輸出的反應,都不會有躁進、怪脾氣的狀況發生,對於路面坑洞的處理,主動式電磁感應懸吊系統也能提供不錯的吸震效果,不誇張的說,若是家裡只有這麼一輛R8 Coupe V10,開著它上下班通勤也不成問題。接著來到高速路段,將駕駛模式切換至Dynamic模式後,一切變得不同了,首先是來自座椅後方的那具5.2升V10自然進氣引擎,發出充滿辛烷值的轟隆巨響,就好似沉睡的巨龍甦醒了!油門反應屆時變的靈敏許多,油門踏板稍微多踩個幾度,扭力的釋放可不是先前Auto模式那樣的溫馴。這時開起R8 Coupe V10就得格外專注,因為所有的設定都已經準備好讓駕駛奔馳,只看駕駛有沒有這個膽量去嘗試而已。經過隧道,筆者還刻意搖下車窗,在那半封閉的環境下退檔、補油,只見眼前的轉速表毫不客氣的直衝紅線高轉區,耳邊傳來的是V10自然進氣引擎的高亢轟炸聲浪,這樣的視覺、聽覺享受,可不是那些渦輪車能比擬的!

可惜無法將它開上賽道好好的放肆一番,總覺得不夠過癮,不過在這樣一般的用路環境之下開著R8 Coupe V10也算是難得的體驗,經過這回,也讓筆者更加期待有機會能在賽道上與它相遇。

 

此具5.2升V10自然進氣引擎採用90°夾角設計,以中置引擎配置,可輸出540hp最大馬力、55.1kgm峰值扭力。

 

 

Audi R8 Coupe V10

車價

999萬

引擎形式

5204c.c. V10自然進氣 

最大馬力

540hp/7800rpm

最大扭力

55.1kgm/6500rpm

變速系統

S tronic七速自手排

驅動方式

中置引擎/quattro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

懸吊系統

前/後雙A臂

尺寸

4426×1940×1240mm

軸距

2650mm

車重

1595kg

配胎

前245/35 R19;後295/35 R19

0-100km/h

3.5 sec

極速

320km/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