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LUCY愛車

Honda Goldwing 18
0

綜觀Goldwing 1800的外觀,輕易地能一眼辨識出其大氣車格與非凡質感,揉入以美學概念所打造的整流罩,全車從車到尾皆符合最佳空力設定...

車壇直擊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295萬起!小改 Volvo XC90 正式發表

演繹賽道精神!Ferrari 296 Speciale 空力、性能再進化,2,385萬起登台!

想像一下,一台中後置的 Ferrari、搭載 880 匹混合動力,並擁有量產車中,你所想像得到最為精密的空力設計,能不讓人癡狂嗎?That is 296 Speciale!當眾人在賽道上為...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更輕、更快!Lamborghini Temerario Alleggerita 抵台亮相

焦點路試

BMW 840i Gran Cou
é M Sport

凌駕世俗之美

睽違20年再度現身,8-Series挾帶著最新科技含量,以及穠纖合度的修長身型,正式宣告最美豪華轎跑再度回歸,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經典的Coupé車型之外,包含本次試駕的...

焦點路試

BMW M2 Competition

體悟操控真諦

2019/03/26 作者:劉育丞/PHOTO-劉育丞

 

 

換上S55B30的引擎規格,搭配上極短的車身軸距、硬派的懸吊處理,M2 Competition的誕生,就是為了直指操控而來,即便我的身體更直接感受到那來自地面的回饋衝擊,但坐在M2 Competition裡,身體彷彿附著上不知從何而來的黏著劑,魔性的讓人不想下車…。

 

結合碩大桶身的雙邊雙出的排氣尾管,便說明了M2 Competition不是你可以挑釁的等閒之輩。

 

 

 

早些日子前,百科編輯部曾為大家試駕全新的BMW M2,當時,就被它均衡且饒富樂趣的底盤,留下玩味十足的深刻印象,不過,就本格派的車主而言,BMW M2的存在,只是一輛未解除封印,甚至是半套的M Power Car!確實,在M2上搭載的N系列引擎,通常是搭配在一般的車款上,而一般的M Power車款則是搭載S系列的引擎搭配,規格上的確就矮了一截;再者,方向盤、變速箱等各項模式的切換,在M2簡化到只有行車模式的切換旋鈕,綜合以上,M2會讓本格派失望並不難看出端倪。話雖如此,BMW在往後的產品計畫中,也早已規畫要推出更強的M2版本,因此,在2018年的北京車展當中,它們則為全球帶來了M2 Competition,其包含引擎、散熱、外觀等,都完整朝向純正的M Power車系邁進,而M2 Competition的誕生,也被視為M Power血脈的唯一代表!

 

 

換上與M4相同的後視鏡,彰顯M2 Competition純正的性能血脈。 

 

搭配前四後二的卡鉗配置,為強大的性能提供良好的制動力。

 

加倍狂妄

狂妄二字,在M2 Competition各處細節皆完整彰顯,首先可以看到誇張的寬體空力套件,讓整體的視覺效果提升不少,此外,經典的雙腎式水箱護罩在M2 Competition上又更為放大,並利用黑色高光澤處理直柵設計輔以M2的字樣表明身份;而下方前保桿進氣壩內整合冷排,為引擎帶來更好的冷卻效率之餘,輔以投射出銳利眼神的鷹眼頭燈組,讓M2 Competition的跑格面容得以彰顯。再來看到從車頭燈一路向後飛掠至車尾處的俐落腰線,則是勾勒Coupe雙門跑車獨特的楔形肌理,搭配上嵌於前葉子板的M字銘牌、造型更為立體的專屬側裙、黑色高光澤窗框及腳下的19吋Y輻式M款鋁圈配置,皆讓車側廓形更顯動感帶勁。最後看到車尾處,於層次豐富的飽滿車尾造型之中,配置有採用水平式對立設計的L形LED尾燈組,並在M2的字樣下方別上低調的Competition字樣,結合碩大桶身的雙邊雙出的排氣尾管,便說明了M2 Competition不是你可以挑釁的等閒之輩。

 

進氣壩內整合大面積冷排系統,加強了引擎的散熱表現。

 

大量採用類碳纖維飾板的車室內裝,搭配上藍色縫線的點綴之下,讓座艙內自然洋溢著強烈的熱血氛圍。

 

雙環式液晶儀表板取代了傳統指針式的顯示方式。

 

純M本色

在車室座艙部分,大量採用類碳纖維飾板的車室內裝,搭配上藍色縫線的點綴之下,讓內裝陳設散發著強烈的熱血氛圍。另外,採用駕駛導向設計的中控總成,展現出BMW品牌一貫的內裝風格,獨立控制顯示幕同樣座落在駕駛的最佳視線範圍內,所有功能皆在掌握之中。眼前所見的前方的駕駛資訊也改由雙環式液晶儀表取代傳統的指針顯示,當然,在轉速表上不免於刻畫上M的專屬字樣來驗明正身:娛樂系統方面,iDrive中文化控制系統也支援AUX-IN外接音源裝置、藍牙免持行動電話系統、Apple CarPlay等連結功能,並搭配harman/kardon的音響配置,在熱血之餘,也能提供駕駛者優異的聽覺滿足;此外,M2 Competition在中船上的配置也與M2不盡相同,M2 Competition擁有動力、方向盤各自獨立的切換旋鈕,不僅如此,在排檔座的後方也提供改變換檔速度的按鈕,讓M2 Competition更有純種M款跑車的味道;除了排檔多了許多獨立旋鈕外,方向盤的左側也多了M1及M2的便捷鈕,駕駛者需透過螢幕內設定M1與M2的預設模式,便可在迅速的將車輛切換至市區甚至競技的模式,端看駕駛者如何設定各項的動態模式。

 

經典的短排檔頭,將排檔模式整合於後方,驗明了M2 Competition的性能身份。

 

駕駛者可直接設定兩種常用的模式,利用方向盤的M1/M2鍵就可設定完成。

 

直來性格

在動力搭配上,M2 Competition搭載的是一具代號S55B30的3.0升渦輪增壓引擎,導入VALVETRONIC汽門揚程可變系統、鍛造曲軸等關鍵技術,讓這具引擎在5230-7000rpm時可榨出410hp的最大馬力,從2350rpm開始一直延伸到5230rpm的扭力輸出段,更可將高達56.1kgm的峰值扭力全部湧現而出,並搭配M DCT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讓M2 Competition在於0-100km/h的加速表現上,僅需4.2秒即可完成,極速則可達到250km/h之譜。

此外,M2 Competition根據不同的動力模式,方向盤輔助的力道、變速箱換檔,都會有所變化,而主動式M款差速器也會依照輪胎的循跡,分配最佳的動力輸出,以達到最佳的循跡動態,此外,M2 Competition更加入了MDM的動態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車輛會以安全考量的前提,給予駕駛足夠的容許值進行滑移,以獲取更高的駕駛樂趣。

 

 

 

短軸距搭配410hp的馬力數據,即便是入門身份的M Power車款,但若面對M3/M4這樣的車型,或許它們在M2 Competition討不到任何甜頭。

 

 

奔放能量

在尚未熟悉M2 Competition之前,筆者前些路段都是以一般的模式下駕駛,包含引擎的出力及方向盤的轉向手感,在市區駕馭上並不會讓你感到M2 Competition有任何躁進的動態反應,駕馭起來相對輕鬆,要不是硬派的底盤及低沉的排氣聲浪不斷的提醒,M2 Competition的確相比大馬力的性能車來的好駕馭許多;不過,M2 Competition雖然懸吊為硬派的設定,路面傳遞也較為直接,但筆者認為,BMW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即便硬朗,也能保有一定的懸吊韌性,不至於讓震動完全的傳送到車內,仍保有些許程度的舒適性。在熟悉過後,筆者也放膽的將模式設定在Sport Plus,並將循跡系統設定至MDM,此時的M2 Competition宛如釋放出的野獸般的張狂,隨之伴隨而來的低沉聲浪,配合上油門收放的踩踏,回火的燃爆聲浪,持續點燃血液中濃烈辛烷值,且換上這具S55B30的引擎後,過兩千轉後飽滿的扭力輸出,再加上直指7600rpm的紅線區,M2 Competition的反應要遠比M2來的更快,在各轉速區間的動力輸出也更為直接,當然,在MDM的模式下,彎中的油門控制要更為細膩,若稍微再加深點油門,車尾也會順勢的帶出,但卻是可以讓你掌控的動態特性。事實上,在更多電子系統的加入,短軸大馬力的車款雖然還是有著不可抗拒的物理特性,但是在這些電子系統的幫助下,讓駕駛者可以更快去熟悉車輛的動態特性,更放心地去盡情享受車輛所帶給你的各種回饋,不過,受限於一般道路的安全考量,很難盡情體驗M2 Competition的極致樂趣,若是在賽道上奔馳,那才會是M2 Competition真正一展身手的舞台。 

 

M2 Competition換上一具代號S55B30的3.0升渦輪增壓引擎,輸出稍微調降至410hp/56.1kgm之譜,另外並加入在M3/M4上所用上的碳纖維引擎室拉桿,能強化車身剛性之餘,更能達到減輕重量的優異表現。 

 

BMW M2 Competition

售價

385萬

引擎型式

2979c.c. 直列六缸TwinPower Turbo

最大馬力

410hp/5230-7000rpm

最大扭力

56.1kgm/2350~5230rpm

變速系統

M DCT七速雙離合器

驅動方式

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懸吊系統

前:雙接頭彈簧柱;後:鋁合金多連桿

尺寸

4461×1854×1410mm

軸距

2693mm

車重

1575kg

配胎

前:245/35 R19 後:265/35 R19

0-100km/h

4.2 sec

 

 

 

 

Top